春风春草绿,又是清明时。走进肥城市王庄镇小姜庄村长青园,整个墓区看不到一个坟头,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松树,与传统墓地形成了明显的比照。
“曩昔没公墓时,下雨阴天去地里一踩满是泥巴。”肥城市王庄镇小姜庄村乡民姜玉臣告知记者,“现在村子里新建了公益性公墓,既节省了土地,还为咱们节省了开支,一举多得。”
散葬乱葬,曾在小姜庄村层出不穷。村里没有建公益性公墓之前,乡民逝世后大都安葬在犁地内,一亩地顶多安顿六七个坟墓。
“最初在土地流通的过程中,咱们活跃触摸了多位有志愿参加的大户,可是人家来到一看,满地都有坟头,所有人都抛弃了。”王庄镇小姜庄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郭启珍说。
面临这一状况,小姜庄村决议建造公益性公墓,统一将散埋的坟墓迁入,骨灰埋在地下60公分以下,地表植树造林,一举处理了安葬难题。
文明祭扫、生态安葬。近年来,肥城市坚持量体裁衣,活跃推广“绿色殡葬”,在充沛尊重群众志愿的基础上,总结出深埋还耕、深埋造林、树葬公益林等节地生态安葬新形式。
到现在,肥城市各级已累计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,建造乡村公益性公墓605处,完成了村居全掩盖,节地生态安葬率到达95%以上。
在肥城市潮泉镇柳沟村,壁葬这一新式墓地形式相同深得群众满意。
“咱们这是山区,自然环境好,可是老百姓能种的地太少了。其时要建公墓,在哪建?怎样建?谁来建?咱们也忧愁。”潮泉镇柳沟村党支部书记、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刘兴泉说。
所以,刘兴泉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勘测好村容地貌,梳理清村情民意,坚持“走出去”对标学习与“引进来”招商代建相结合,通过多方调查和比照研讨,发现山东黄泰陵不占用土地的新式立体壁葬规划思路,完全符合柳沟村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的公墓建造需求。咱们忧愁犯难的问题,瞬间找到了答案。
凭借这种立体壁葬形式,柳沟村不只处理了土地缺乏的问题,还为村里的搁置资源和熟睡财物注入了新的生机。
“上一年,咱们在拓出来的地里栽培了近300棵果树,本年生果销售收入就有6千多元。”柳沟村果农鲍大叔快乐地说。
跟着“文明祭祀、安全祭祀、环保祭祀”的观念渐入人心,越来越多的群众挑选用敬献鲜花的方法来寄予对亲人的哀思,“鲜花祭祀”已经成为当下的干流。
在肥城市新城大街巧山村陵寝入口处,记者看到公墓门口都设有鲜花货摊,工作人员正向前来祭扫的市民发放鲜花。
“我个人很支撑文明绿色祭扫!曾经上坟不只坟包不好找,上坟的时分自己心里也不结壮,总忧虑烧纸燃烛引发山火。现在便利多了,鲜花替代香烛既漂亮又环保。”市民胡女士说道。
现在,还有不少肥城市民都纷繁参加网上祭扫、鲜花祭扫、“云祭扫”的队伍中,咱们一同文明祭扫,推动推陈出新,建立文明新风,营建出文明、环保、节省、安全的祭扫气氛。(群众日报·群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肖明媛 报导)
(群众日报及所属“群众”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,提供线索,包含文字、相片、短视频,文字投稿必须配上相片、短视频,请投群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[email protected],热线电话:05388011909。来稿请必须注明作者、手机,以便进一步联络。)